還魂記(78)

七十八、死亡意願暗催命,癌瘤性格促發病

清道光24年5月小20日丙戌(1844年7月5日)酉時

波斯王子米琪斯高高興興地把紅艷無雙、白蝶及「黑鬼子」都帶走了,打算回國後再行舉辦婚禮,並邀卓鶴翎屆時赴波斯國參加他的婚禮,卓鶴翎的心跌到谷底,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雖心痛不捨但都必須接受,人生就是這樣吧…

但事情還沒完,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太醫館」傳來了一個不幸的訊息:

卓媽媽過世了!

這真是晴天霹靂,卓鶴翎匆匆趕赴「太醫館」看母親最後一眼。

金珠嫂含著眼淚道:

「卓媽媽聽說無雙小姐被波斯王子帶走了,她一直念著:我苦命的孩子,我知道鶴翎有多心痛,鶴翎心碎了…」

啊,這是母子連心,我的心事、我的感受她都知道,母親是為我傷心,居然是這樣過去的…

金珠嫂又道:

「但卓媽媽彌留之時,臉色極安詳、極平和,她說:觀音菩蕯來接我了,說完她就闔眼走了。」

奇怪的是,隔了兩天,又傳來細封家的長老細封鐵牛也過世了,他曾經服了卓鶴翎開的藥方而有所改善,但畢竟醫藥只能治病,不能救命,這個噩耗給「太醫館」與卓鶴翎的都是雪上加霜的打擊。

於是不僅卓鶴翎及「太醫館」,甚至整個十三部落,尤其是細封家族都陷入了悲傷的氛圍,等所有喪事都辦妥已是二十天之後了。

———————–

清道光24年6月大10日乙巳(1844年7月24日)辰時

沒有挨一槍、沒有挨一箭,可怎總覺得意興闌姍、提不起勁,像是受了傷的感覺;哦,我怎麼了? 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腦筋空空洞洞、渾渾沌沌。

是喪母之痛、是失戀、是失去像一個朋友似的愛馬「黑鬼子」的綜合心理、這是嚴重的失落感…

魏副統領輕敲兩聲房門,走了進來,道:

「細封鐵牛家的人來看你…」

是細封鐵牛的老太婆與幾個孫子,他們既來慰問「代王爺」跖跋鶴翎的喪母之慟,也來謝謝他曾經為細封鐵牛處方「真武湯」,雖沒有治好他的病,但卻讓細封鐵牛平復了他腹水喘悸、無法安睡的症狀,可以舒服的度過生前最後幾個月的時光,得能安詳過世…

哦,醫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治好病,對於不治之症能讓病人舒服、少痛苦也是目標之一,站在醫者的立場可不能隨便雙手一攤,說:

「我無能為力了…」即使哄騙病人,也要鼓舞他的生存意志吧?

細封家人走了沒多久,一名醫工又來報告:

「稟告「代王爺」,有很多人來看你…」

很多人,真的是很多人,包括「太醫院」的御醫譚大夫、康醫佐;「天祿館」沒藏主簿、甚至國師邵文海也從北京回來了;更出乎意料的是「武田村」的新族長渡邊英哲、渡邊千鶴兄妹也來了。魏副統領站在身側幫著招呼。

他們約好一起來探望「代王爺」跖跋鶴翎,致贈禮物及節哀等語不在話下,看到他們,卓鶴翎心神為之一振,這些老朋友適時出現,讓他的情緒稍稍開朗起來:

「邵國師,你從北京回來了,這一次多謝你安排家母安全逃離北京,無任感激…」

「「代王爺」不用客氣,這是微臣所當為,只是沒想到令堂來到寧夏銀川卻過世了…」

「是的,家母一生辛苦,來到這裡本想可以好好奉養晚年,卻不道這麼快就過世了…」

說完,他不禁感慨:

「唉,人為什麼會死? 人為什麼會死?」

有生必有死,這是鐵律,怎的? 「代王爺」傷心過度變痴呆了,連這種事也拿來當問題?

「人本來就會死嘛…」

「不,不,人本來就會死,這一點我當然知道,但鶴翎的意思是譬如家母為什麼是現在死,不是五年後、十年後才過世,或等到鶴翎成親後,生幾個孫子讓她過一個快樂的晚年再走…」

「鶴翎還沒有什麼成就能讓她高興、能與她分享,甚至有些話都還沒對她說,她就走了,未免覺得遺憾,啊,死是不等人的…」

「且請教御醫譚大夫,這方面可有什麼醫學上的見解?」

譚御醫恭身道:

「回稟「代王爺」,依微臣看來,人死是必然,但死的時間點卻與「心情情緒」有關…」

「哦,你說說看…」

「譬如「代王爺」的令堂老夫人,她的生命力已如油盡燈枯,若無什麼意外,仍可苟延殘喘一陣子…」

「她一向與「代王爺」您,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她最關心的便是「代王爺」你呀,尤其是你第一次與王小姐的婚姻因莫名其妙的原因告吹…」

「這一次她期望你與無雙小姐能有好結果,但聽到無雙小姐最後還是被波斯王子帶走,產生絕望心理,母子之間心意相通,即使「代王爺」你不向她訴苦,不表露你的情緒,但她都會感覺到,你快樂,她便快樂,你悲哀、傷心、沮喪、失落,她也都會感同身受,而有切膚之痛…加上她的元氣已盡,所以她過世了…」

「而「代王爺」你還年輕,元氣陽氣仍充盈,尚可承受這些心理壓力與沮喪,所以你沒有問題…」

國師邵文海低頭思索一下,然後抬頭道:

「微臣從命理觀點,提供一些意見供「代王爺」參考…」

「「歲運通論」有一句話說:歲用天干,運重地支,凡行好運,而日干傷歲干,為禍尚輕;若行否運,及脫財官運,而日干傷歲干者,為禍必重。若是已發之命,禍患更重…」

「在好運中,雖見日犯歲君,不過浮災細累而已:若在否運中,見日犯歲君,為禍必重。在「已發過之命」,或有生命之危,故同一犯歲,輕重懸殊也…」

「重點在:「已發過之命」五個字…」

「其意為,「已發過之命」,日後行運當中再遇到壞運,便較難承受逆運之衝激,容易有生命之危…」

「論運時此人「已發未發」,關係極重要,一般而言中上之命,一生必有一節正運,婚姻、財富、地位、名望,可以達到其福命應有之域;所謂有其命必有其福,有其福必有其運,讓他達到其福命應有之極限…」

「在未發之時,運雖劣,不過坎坷不順而已,還不至於死;若氣運已經發過,而行否運,再加日犯歲君,往往危及性命,尤以老年為甚,蓋其氣運已盡也…」

「孔老夫子也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個人到四十、五十向晚之年,大多已經發過其福命,如仍未有什麼大成就,則後命亦不看好,孔夫子的說法與命理之說亦頗相近…」

「以上論法,以中上之命為限,夭殤之命除外,命見夭殤之象,如喜用神受傷,刑沖破害等,即平常之歲運亦可能夭亡…」

「當然,亦有老年大發之命,除了極少數例外,於晚年驟享大名、發大富,以命理來說均非佳兆,往往發後不數年即亡…」

「孔子還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也就是說,孔子亦認為年老之時,戒之在得,不宜再汲汲營營於名利,此論點頗與命理相呼應…」

卓鶴翎沉吟道:

「邵國師一席話,令晚輩有勝讀十年書之感,不過國師提到有少數例外,似乎老王爺便是個例外吧,以老王爺之齡自為「已發過之命」,而王爺之高壽又是有目共睹,他真是萬中不得一的特例…」

國師邵文海點點頭,道:

「是的,老夫承認老王爺確實是個人傑、是個例外、也是異數,譬如:大清國的乾隆帝也是古今帝王中少有的異數,在位時間既長,亦享高壽…」

「從命理來談是很有意思,不過,御醫譚大夫剛才提到「心情情緒」影響到生死,鶴翎亦覺甚有興趣,古人說:身病易治,心病難醫,確有道理,不知還有什麼補充,可以讓我對「心情情緒」之影響病情與生死,多瞭解一些?」

「以中醫說法,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只要其中之一過激過亢都可能影響健康與生死…」

「另外據譚某多年行醫觀察,許多人心中常潛藏著一股「死亡意願」(註)而不自知?」

「不會吧,俗話說:好死不和惡活,或說:螻蟻尚且偷生,一個人求生求活尚且不及,怎會想死? 怎會有「死亡意願」呢?」

「怎會沒有,我們至少知道有人以飲毒、投河、自焚等結束其生命,他行動激烈地執行他的「死亡意願」…」

「這畢竟是少數人的行為吧?」

「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還有許多人雖有「自殺」的願望,卻不敢真去做「自殺」的動作,他是遲疑或惶惑,但總是藏著禍根,不知什麼時候會付諸行動,畢竟潛伏著危機…」

「另外有很多人,他的「自殺意願」甚隱晦,有時連他都不甚自知,但他常會說:「啊,死了算了…」或「活得真乏味…」之類的負面言語,這蛛絲馬跡透露出他的「死亡意願」…」

「或有些人即使他沒有講這類喪氣的話,但卻常處在負面情緒中,如:失落感、絕望感、無力感當中,可以說是身如槁木,而心如死灰…」

「反過來說,老王爺一心一意想復國,抱著重建新夏國的強烈使命感,使他的生存意志比常人堅強,甚至活得生氣勃勃不輸年輕人…」

「武田村」的年輕新族長渡邊英哲,躬身道:

「稟告「代王爺」,關於「死亡意願」我「武田村」有一例謹提供參考…」

「之前我「武田村」有一位打鐵匠木下次郎先生,他也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棋迷,他無啥不良嗜好,工作之外他就是找人下棋,每年參加「武田村」舉辦的「圍棋大賽」…」

「我村裡人口才百來人,但男女老少的圍棋愛好者可不少,每年參加比賽的總有三十餘人…」

「可木下次郎雖是嗜棋如命,偏偏天分有限、棋力不高,多年來每次比賽總是慘輸而敬陪末座…」

「但他年年參加、樂此不疲、似乎志在參加、不在得標,奇怪的是,他卻是大器晚成,到了58歲後,竟讓他升上初段,之後年年進步,60歲那年在比賽中大放異采、戰績赫然,升上三段…」

「「武田村」的「圍棋大賽」都由家父渡邊族長主持,並且署名發放段位證書(免狀),奇怪的是,這位木下次郎經歷多年的棋賽才熬到三段棋力,卻遲遲不來領取免狀證書…」

「領取證書需要繳點費用,這區區小錢應該不是問題,過了幾個月,家父路過木下次郎家便進門去問他,為何不來領取段位證書?」

「木下次郎苦笑說:我自知我的棋力還沒達到三段水平,所以無顏去領取免狀證書…」

「家父告訴他說:你比賽中下的幾盤棋都贏得十分漂亮,確實已具三段水準,怎的說還不到三段實力?」

「木下次郎支支吾吾了老半天,才道:渡邊族長,我老實告訴你,你可別笑我…」

「我年輕的時候,看到高手下棋妙棋迭出、下得精彩漂亮,心中十分羨慕,但自己的棋力始終無法提升,與人對弈總是輸多贏少,曾經心中告訴自己:「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達到三段棋力才甘休」…」

「哦,了不起,有這種志氣很好呀,今天終於達成了…」

「木下次郎卻苦著臉道:不好,不好,當時講這話固然表達出提升棋力的決心、也是一種自我激勵,沒想到這句話卻成了「魔咒」…」

「自從我贏了三段棋賽後,這幾個月來,我的身體便江河日下的衰弱下來,每天解出大量便血,百藥無效,所以我不去領取段位證書心裡還好過些…」

啊,「魔咒」,這是牽拖? 還是心理作用?

「第二年的比賽木下次郎大輸,卻聽到他的病情大幅好轉的消息…」

「但是有許多人譏剌他不具三段實力,去年只是儌倖贏棋,而他的老婆、親友都鼓勵他無須氣餒、可以再接再勵、明年再戰…」

「果然,第三年棋賽他又贏回寶座,當時家父出外辦事未歸,那年「武田村」的「圍棋大賽」由我代理主持,看他戰績輝煌,又看到他兩年前的段位證書沒有領走,我認為他已具三段實力,於是主動攜著證書(免狀)送往他家…」

「他接到免狀證書,雖然口中說謝,卻是臉色大變,毫無欣喜的樣子,反而沮喪中夾雜著惶恐,當時我並不瞭解這是何故?」

「不料幾天之後,卻傳來他大病不起、便血不止,沒幾天時間即亡故的消息,我當時極感震撼,怪了,幾天前他不是還好好的嗎?」

「等到家父回來聽到我述說情形後,才告訴我上述「魔咒」的故事,我才恍然,想不到我善意的為他送去段位證書(免狀),卻變成他的催命符…」

「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做什麼什麼…」這不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嗎? 很多人說這句話代表他的想望,有的人想賺到某一金額的錢、有的人想買豪宅、有的想升到某一職位的官銜、有的人想遊五岳、遊長城…它的語氣比「我發誓要做什麼…」還要弱很多,而居然它會產生「魔咒」效應,為什麼?

譚御醫一邊思索,一邊道:

「講「我發誓」,是正式的賭咒,比較正經八百,有幾分像官方語言,但說出「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做什麼什麼…」更像是打心裡說出的真心話…」

「這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在沒有實現之前,藏在潛意識中日夜反覆咀嚼,經年累月下來,像滾雪球似的放大,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

「願望沒有實現之前,這句話常於午夜夢迴,不知不覺中催迫著一個人的心靈,可是一旦願望達成,它竟又變成「魔咒」催人壽終,很恐怖、也很詭異,不是嗎?」

「像細封家的長老細封鐵牛,自從他兒子細封寶鼎死後,他常說自己是「老而不死」,有時總會認為該死的是他,而不是他的兒子…」

「然後,聽到「代王爺」之高堂過世的消息,再度提醒他、催化他的心理效應,因此兩天後他也過世了…」

「有時一個偶像或一個英雄的過世,也會讓其追隨者或崇拜者起而效尤,甚至自殺,這種無形的影響力十分可怕…」

「另外父母的死亡年齡也是一個關卡,一個人活到他父母的死亡年齡,也具有提醒作用,有人即使不死,也常會生一場大病…」

「年節日期也是一個很大的心理關卡,到了每年年底、歲末年終臘鼓頻催之際,總有一批人好像是約好共赴黃泉過年似的…」

卓鶴翎也想起,曾經幾次的過年前,鄉村裡總有好幾處在辦喪,當時也頗驚訝:為何如此巧合? 不禁點點頭道:

「譚御醫的說法言之有理…」

「還有一個人的性格與其身心健康、得病與否、得病之後是否易於復原皆有很大的關係…」

「譬如,有一種所謂「癌瘤性格」(註)常發生於憂鬱、焦慮、謙恭自抑的人,他不善與人交往,但心思靈敏、細膩易感,對不幸與挫折的感受特別深刻,性格忍耐、不懂得表達情緒、拙於紓解心理壓力,因而長期處於壓抑狀態,乃致抑鬱寡歡,一再蓄積後終於誘發生出癌瘤或其它疾病…」

「奇怪的是這種人常予人以客氣謙虛的好印象,他常對人讓步、不忮不求、少言少爭,關心別人甚於關心自己…」

「即使沒有做錯什麼事,他也常會對人說:「抱歉、對不起」之類的話,並且幾乎變成他的口頭禪,長期下來他真正的內心情感都被封閉住…」
  
「一般人都說他很客氣、他是好人,沒想到卻應了俗語:「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的話,他比尋常人得癌瘤的機會要高很多,得病之後復原的機會又少很多…」

哦,做人還真難,過分地客氣謙虛、自我壓抑還真不行,那要如何待人處世才是最好呢?

「且請教譚前輩,一個人既然會因為「心靈情緒」而得病,是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亦藉「心靈情緒」的力量,促其恢復健康?」

「問得好,「代王爺」你果然深具醫學天分,立馬想到這一點,你才學醫數月,便能有這樣的聯想,殊為難得…」

「是的,心靈與情緒不僅能觸發或惡化疾病,同樣的,它們也能使人健康…」

「如能將病人的心靈、情緒、信念動員起來,必能使病人的健康早日恢復,必死之病得以延命,大病可變成小病,小病可提早復原,無病可以少生病…」

「不過「心靈情緒」極抽象、極隱晦,一般是在人們意識不到的情況下產生,它是人類知識的盲點,很多人無法瞭解,因為它的隱晦難知,也就很難去運用「心靈情緒」的潛力…」

「昨日老王爺的一位英國朋友來訪,這位英國老友是專研心靈潛意識的學者,老王爺請他明天來見「代王爺」,務必給你上一課,希望「代王爺」能有所得…」

「可,我不會講英語?」

「語文不成問題,王爺自然會派人翻譯,且這位英國友人懂得多種語言,請「代王爺」明天撥空見他…」

「那當然,我也很好奇呢…」

——————-

註:

「死亡意願」一詞,可以參看:

黃鼎殷醫師著「15天抗癌計畫」一書,從另外層面探討癌症之發生與另類輔助療法。

「癌瘤性格」即所說的「C型性格」,可以此為關鍵詞查網路資料,或可參考:「癌症心理學」(The type C connection )一書(莉迪亞、提摩蕭與亨利、卓爾合著,月旦出版社1995、6月出版)有詳細介紹。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