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若借西夏五百年,不讓漢人領風騷
清道光23年6月小 15日丁亥(1843年 7月12日)
雖是「地下宮城」的地下甬道卻是空氣流通、毫無沉悶潮濕之感,走過長長的甬道,李孚德老王爺指示兩名衛士打開石門,沒藏主簿、若愚禪師與卓鶴翎走進了一間…
「西夏文物收藏館」…
第一件赫然入目的是一隻瓷馬,它骨骼健美,體態神駿、撒開四蹄奔跑,栩栩如生,馬頸上一縷一縷的鬃毛,馬身有幾處斑紋,露出健碩的肌肉,其雕工精湛讓人讚歎…
孚德王爺驕傲道:
「這是我西夏先人六百年前的技藝水平,鶴翎,你說是不是不輸給你們漢人同時期第一流匠師的作品?
卓鶴翎仔細的看了看,不禁點頭,道:
「確實是一流水準的技藝…
游目再看其它的,還有一大批西夏瓷器、窯具和大量瓷片,其種類繁多、釉色多樣,部分瓷器和瓷片上寫有漢字和西夏文紀年、工匠的姓氏、名字等,其中一件墨書「光定四年四月卅日郭善狗家甕」的漢字…
沒藏主簿道:
「這是西夏神宗李遵頊時(西元1214年)的製品…
幾個人慢慢移動腳步觀看,這一次看到的是一件青銅鑄造的牛,它看似勞累完,正在臥地休息,忽然聽得有聲音呼喚,抬頭向主人望去,這頭牛外表鎏金,內部中空,線條流暢,造型生動,比例勻稱,連牛背上一條一條脊骨的痕跡也刻劃隱約可見,表現出當時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技術水平…
這尊臥牛,銅鑄空心,外表鎏金,重達約300斤(188公斤),牛頭微微昂起,雙角彎曲、鼻樑高起、雙耳橫張,雙目圓睜作遠眺狀,形態粗壯強健,其跪臥姿勢與體形渾然天成、生動逼真,就像在農家牛舎所見沒有兩樣…
有幾件人像碑座,稱之為「石雕力士志文支座」,力士的形象有男有女,他們的面部渾圓、顴骨高突、雙目圓睜且外凸,鼻樑粗短、下顎置於胸前、肩與頭齊、肘部後屈、雙手撐膝、下肢屈跪、背部平直,將一個完整的人體雕刻於一個正方形的石座上,雕像造型沉穩、具立體感,其面容表情就像真人,刀工手法遒勁有力、細膩生動,雕刻技藝讓人驚嘆…(註)
沒藏主簿道:
「這些力士的形象可能是根據當時西夏社會的奴隸雕刻出…
還有飾以獸面紋的滴水瓦當,瓦當上有完整而精美的獸形圖案,形象逼真高1.52米的琉璃鴟吻(註), 鴟吻似龍非龍似魚非魚,造型古樸…
還有一幅西夏壁畫「鍛鐵圖」,繪著一名工匠雙手推拉風箱,又有兩名工匠持錘鍛鐵的圖案,展現了古西夏鑄鐵匠的工作情況,其中鼓風設備為雙扇木風箱,其鼓風力量大,可大大提高爐火溫度,這就提高了冶煉的技術水平,也讓西夏打製的刀劍聲名遠播…
另外銅牛、石馬之類作品多件,這說明了黨項族仍然以牛、馬等牲畜作為一種財富的象徵,也反映了當時西夏已逐步由遊牧進入農業社會…
再看古西夏的金銀飾品:如花瓣形鏤空金飾,鎏金獸面銀飾等飾件,形體雖小但製作精美,玲瓏小巧,鑲綠松石鎏金銀飾,作菱形蓮花狀,花蕊上鑲嵌一顆綠松石,作工精細,且鑲嵌工藝高超,金帶飾上鏤刻三串葡萄,不但果實飽滿,而且葉子紋路也生動自然,葉果相襯托,令人有愛不釋手之感,可見西夏金銀飾品的製作工藝也極發達…
西夏的美術工藝作品給人的印象總是活潑、生動、寫實,他們特別喜愛黃金,並大量使用做為裝飾品,這種輝煌閃耀的金黃色彩,給人以華麗、高貴、莊嚴、神秘的感覺;還有許多鍍金或鎏金,大至銅牛、駱駝、馬匹、碑刻、佛像,小至帽飾、胸飾、木盤邊沿、鞍帶飾等等,這些器物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也瞭解到西夏皇室與貴族的豪奢…
有一件人首鳥身的雕刻,名為「琉璃五角花冠迦陵頻伽」約半米高,陶胎綠釉,人首鳥身,面目安祥,戴五角花冠,雙手合十於胸前,雙翅展開,,仿佛正飛翔於雲端,長尾高翹,雙腿連爪跪騎於卷雲紋的長方形座上,展示其美妙的舞姿…
孚德王爺道:
「迦陵頻伽」是佛教中的一種神鳥,據傳它的聲音美妙動聽,叫聲婉轉如歌唱,遠勝一般鳥類,佛經中又名「美音鳥」或「妙音鳥」…
另外看到許多木俑、瓷俑,有武士、文臣、瓷馬、瓷駱駝、木雞、木牛、木羊等;而許多頭戴盔甲、騎馬的武士,反映了西夏在戰爭中對騎兵的重視,說明當時黨項人勇猛慓悍善騎射的特點。
還有好幾箱的西夏錢幣,包括有西夏元德、天盛、乾佑、天慶、皇建、光定諸種錢幣,還有「西夏梵字錢」…
沒藏道:
「在此之前,人們只知西夏有「天盛錢」,不知有其他錢幣;只知有「梵字錢」,不知所謂「梵字錢」就是西夏文錢…
卓鶴翎抓起一把錢幣細看,有「福聖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佑寶錢」、「天慶寶錢」…
沒藏主簿解釋道:
「我們西夏錢幣在形制上,與唐宋錢幣沒什麼差別,如果不看錢文年號,是很難區分它是宋錢還是西夏錢的…
「在錢幣制度上,宋朝流通年號錢,西夏無論是漢文錢還是西夏文錢,都是年號錢;西夏錢和宋錢一樣,有篆、隸、行、真等字體…
「西夏雖然自己鑄造錢幣,但主要流通的卻是北宋錢,我們在「地下宮城」發現甚多的北宋錢,而西夏錢僅佔少數,其餘為兩漢、北朝、隋唐、五代、遼金的錢幣,唐「開元錢」數量也不少…
「這說明西夏與宋朝之間雖時戰時和,但其實關係密切,西夏在經濟上對宋朝是有一定程度的依賴;這也表示西夏的經濟不夠發達…
「畢竟西夏是一個新興國家,自然趕不上有幾千年歷史的中國,不過其成就也已是難能可貴了…
再看到許多書籍,尤其是佛經有用西夏文印,也用漢文印;用雕版印,還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活字印刷…
沒藏主簿道:
「西夏政府設有「紙工院」、「刻字院」,統管西夏的造紙、刻書和印刷事業,西夏相當重視儒學與佛教,不時刊印儒家典籍和佛教經典,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
若愚國師拿起一本西夏文佛經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仔細的翻著瞧…
沒藏道:
「這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我們發現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西夏文佛經,糾正了長期以來認為木活字為元代王禎發明的說法,將木活字發明和使用的時間從元代提早到宋代的西夏古國…
「與西夏同時的遼金,因地處中原,印刷業也比較發達,但從未發現契丹文、女真文刻本,更遑論活字印本了,這是西夏文化超越遼、金之處…
「這也可以看出來我西夏先人力爭上游、好勝好強的旺盛企圖心,他僅視中原漢人為對手,遼金等國都不看在眼內…
「西夏刻書印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西夏經濟文化的進步與發展,到處可見它蓬勃努力、亦步亦趨的追在中國之後…
老王爺既得意又感傷地道:
「這樣一個高度文明的古西夏國卻讓它亡了,你說是不是很可惜? 本王時時心懷復國建國之念便是這個原因哪…
卓鶴翎忖道:
「看來西夏雖在邊陲,但絕不是一個落後、荒涼的國家,越深入研究就越發現,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其實是相當先進的,自己一向以中國為中心的思考方式確有自大狂妄之嫌;而這樣一個發憤圖強的國家竟然亡在蒙古族手上,確實是太可惜了…
「難怪王爺曾經說過,如果再讓它發展個幾百年,漢人文化真不能獨領風騷了…
如此巨量豐富的西夏文物,是需要靜靜去閱讀、去審視、去體會的,宛如走進了一座迷宮,觀賞歷經600年滄桑的古董文物,它們默默地向後人訴說著一代王朝的榮華興衰,不禁心生喟嘆…
沒藏主簿又對著若愚禪師道:
「古西夏還刻印了漢文大藏經,特別是,他們曾經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譯成了多達3600多卷的西夏文大藏經,使得佛教成為西夏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也說明了佛教思想當時是西夏王朝的官方思想…
「早期黨項人從事狩獵畜牧,初時黨項族內部尚未出現有成熟的宗教,史籍中只有:「三年一聚會,殺牛羊以祭天」的記載,顯然「祭天」是古代黨項族的原始宗教活動,這也說明他們的信仰還處在自然崇拜階段…
「到了唐代,黨項族大部分陸續北遷至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黨項族發展到鬼神信仰…
「黨項人的多種信仰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西夏建國後,佛教廣泛傳播,黨項族、特別是其中的皇族,已經虔信佛教,但他們仍然保持崇奉神靈的傳統,跖跋元昊稱帝後,曾不遠千里到西涼府祀神,以致西夏中期還存在著多種信仰…
「西夏仁孝曾於乾佑七年(1176年)在甘州黑水河邊立黑水橋碑,祭告諸神,以求平息水患、保護橋梁、庇佑牲畜興旺、農作豐登,碑文兩面分別用漢文藏文書寫,碑文中能看到仁孝所祭祀的神很多,包括土地神、山神、水神、龍神、雨神、樹神等諸神,他還特別讚美了賢覺聖光菩薩,那是一位傳說中的女神…
卓鶴翎向李孚德老王爺問道:
「600年之後的今天,請教王爺,您是信仰佛教呢? 還是其它的神祇?
老王爺拈著他的紅鬍鬚,微笑道:
「我祖先古西夏國雖主要是信奉藏傳佛教,但也讓禪宗、淨土宗、天臺宗等可以在國內流傳,並不排斥,只是以藏傳佛教為主…
「因此本王兼容並蓄,讓藏傳佛教、中國禪宗、中國道教在我「新夏國」流傳,就是黨項人的鬼神信仰,本王也都接受…
「因此本王所聘請的三大國師,大自在和耶欽巴法王代表藏傳佛教,若愚國師代表中國禪宗,邵文海國師代表中國道教與五術…
「哦,原來如此…
這怎麼說,宗教也可以兼容並蓄,想一想,似乎也未嘗不可…
沒藏主簿接著道:
「西夏黨項族在崇拜鬼神的同時,也崇尚巫術,西夏「文海」一書中對「巫」的解釋是「驅災害鬼者用是也」,巫術的職責之一是驅鬼、咒鬼,「文海」釋文表明巫師有驅鬼之能…
「占卜是巫術中的重要項目,用來決疑難、問兇吉,占卜在黨項族社會中佔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幫助決定一些重大事件,包括打仗、出征、打獵、婚娶、營建工事的吉凶與決策…
不妥,不妥,孫子兵法中不是提到:「…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嗎? 軍國大事怎能求問於占卜呢?
難怪,難怪,老王爺對八字是這麼相信,簡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還堅持用八字來選國王,原來是他們傳統極深的迷信,尤其是兩位王子已經不足依賴時,便只好採此下下之策了…
沒藏老先生介紹過古董文物後,開始介紹西夏的建築…
「西夏的建築大致可分兩類,一是宮廷建築(包括陵園),一是佛教寺廟,大致以佛教寺廟建築最多,這些佛教建築表現了佛教信仰的興盛,也反映出當時西夏高水準的建築藝術…
「西夏佛塔與當時的宋塔、遼塔、金塔比較,佈局、形體和工藝上都呈現出種類繁多的特點,這也反映了西夏文化所蘊含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
沒藏主簿用著一種近乎平淡的口吻,述說著種種西夏文物、建築等,但可以感覺到他其實是壓抑著他的驕傲與得意,其實當時的西夏文明確也足以傲人,尤其比起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啊,連我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呢…
若愚禪師對佛經特別有興趣,東翻西翻找到一本西夏文的「六祖壇經」,沒藏瞧見了,補充道:
「宋朝曾經賜贈宋朝收編的大藏經給西夏有六次之多,西夏設有專門的「譯經院」,甚至西夏還擁有些西藏(吐蕃)傳入,卻沒傳入中國的三藏經典,因此西夏擁有極豐富的佛學資源…
他拈起一本佛經給卓鶴翎看,書上以西夏文寫著:「高王觀世音經」(註),卓鶴翎現在已經可以看懂西夏文了,稍為瞧瞧轉遞給若愚國師,沒藏主簿繼續道:
「這是明朝太祖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西夏後裔的黨項族人發起刻刊的西夏文「高王經」…
「「高王觀世音經」是古西夏國皇室第一本請回的經典,並由皇室大力來推廣,使得西夏臣民十分崇奉「高王經」,以致於國家滅後百年,逃過滅族的黨項後裔依舊熱愛「高王經」,且發願募款捐印…
若愚國師道:
「可是這「高王經」在中國並沒有得到相當的重視與尊崇呢…
沒藏道:
「沒錯,傳說這是一部神授經,因此中國歷代的佛教學者將「高王觀世音經」列入疑偽部,因此,漢人不太重視這部疑似偽造的經書,但「疑偽」只是「懷疑這個經典是偽造佛說」的意思,仍不敢完全否定,僅表示「存疑」、「存在爭議」之意…
「奇怪的是我西夏先民是發自內心的喜愛「高王觀世音經」,他們特別感覺與「高王經」有緣,傳說西夏的佛弟子念誦「高王經」曾經有許多的感應…
卓鶴翎打心裡就不相信念念佛經會有什麼感應,游目四顧,看到櫃子裡有一個花瓶,製作甚為精美,便拿起來…
沒藏主簿道:
「這是瓷器「經瓶」,做為酒器、花器用,最早出現在唐朝,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俗稱為「梅瓶」…
略一搖晃,仍聽見內有水聲,想是裝酒了,看外表是花瓶,其實是酒瓶,奇的是經過了600年以上的時間居然還沒有完全蒸發掉,仔細看看瓶面,寫著:「麻沸酒」,另一面是西夏文,並有細字說明:
「「麻沸酒」,一稱「還魂酒」,又稱「神仙七日醉」,生者飲之死,死者飲之生,慎飲之…
這些文字說明既覺矛盾、又極驚悚,可謂觸目驚心…
沒藏又道:
「我西夏國有極佳的釀酒技術,但卓公子你手上這瓶「麻沸酒」可不是給酒客喝著玩的,它是毒酒,也是做為麻醉用的…
「自從我人在「地下宮城」發現了它,可從來沒人敢喝一口看看…
是的,「生者飲之死」,沒事誰敢喝它?
——————-
註:
這種人像碑座迄今發現了13件,成為西夏文明形象的標志。
註:
高1.52米的琉璃鴟吻(國寶級文物,現置中國國家博物館)
註:
西夏文佛經「祥遍至口和本續」是寧夏博物館惟一一件不允許帶出境的文物。這與山西博物院所藏的婁睿墓出土的「出行圖」以及大同的木板漆畫一樣,都是國家規定的只能在大陸範圍展出的文物。
這部木刻本的西夏文佛經「祥遍至口和本續」是1991年在寧夏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的,縱30.3釐米,橫38.5釐米,頁碼有漢文、西夏文、漢夏合文三種形式。該經書在印刷中有版框欄線,版心行線與上下欄線不相接,同一面字鋒、形態不一,經名簡稱和頁碼用字混亂……其價值也正在於此,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足足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術具有重要價值。
「口和本續」的發現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說明西夏人實現了畢昇沒能開發出來的技術,而且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活字版印本實物之一。
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至於木活字印刷術,按照以往的說法,是元代王禎所“首創”的。但在古老的西夏文獻中,學者們發現了現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將木活字印刷術提前了一個朝代,說明西夏人便實現了畢昇沒能“開發”出來的技術。而且活字印刷在北宋並未流行,西夏政府的工院裏卻設有“印活字都案頭監”的職位,活字印刷的繁盛程度可見一斑。
註:
(以下網路另文)
被炸倒塌的古塔中的文物
1990年的冬天,在中國寧夏賀蘭山北段的這條山溝裏,一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塔被炸倒在了盜寶罪犯的腳下。
廢墟下若個件珍貴的西夏文物得以倖存。經考古人員清理,一套用西夏文印製的九卷本佛經《吉祥遍至口合本續》和其他幾件有價值的西夏文物被拂去歷史的塵埃,展現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
其中《吉祥遍至口合本續》文中不該出現的倒字和邊緣不齊、線條不正等現象引起了寧夏考古所研究員牛達生的注意,因為這是雕版印刷品不可能出現的錯誤。他的這一發現為活字印刷最早出現在中國找到了確鑿的證據。
被炸倒塌的古塔中的文物
就在賀蘭山方塔被炸的前後,甘肅武威纏山村的村民們在修復祁連山北麓古寺亥姆洞的施工中,也發現了一批被壓在地磚下的西夏文經書。
當時村民們見上面的字一個不認識,怕招來災禍,於是就一本本的投向了火焰。僅剩的幾本還是被一位老者藏在石縫裏才得以倖存,其中一本有幸轉到了武威文化館原館長孫壽岺的手中。
孫壽岺見到這本名為《維摩詰所說經》藏本後,驚異地發現此經是古泥活字印本。
以上內容來自
——————
註:
多流散國外 額濟納出土西夏文物知多少
據不完全統計,從1908年至1992年84年的時間裏,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先後出土了40多種珍貴的西夏文物,而額濟納文物所珍藏的西夏文物目前卻不足10件。這大多數未能留得住的珍貴西夏文物現在何方?一部《額濟納出土文物表略》給了我們答案,絕大部分西夏文物已流失國外。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有關部門2000年整理的《額濟納出土文物表略》列出了這一地區歷經84年出土的32種珍貴文物,其中30種為西夏文物。除一幅《西夏文雕版畫》現藏于英國倫敦博物館外,其餘像《西夏詩集》、《肉商圖》、《論語》、《孫子兵法之注》等均藏於俄羅斯。
這部《額濟納出土文物表略》是一部資料史,她告訴我們額濟納出土的文物是多麼彌足珍貴:《番漢合時掌中珠》是極為珍貴的西夏文、漢文對譯字典,是當今瞭解西夏文獻的重要工具;《西夏官階封號表》是研究西夏政治制度的重要實物文獻;《四美圖》和《阿彌陀佛出世圖》為中國最早的木版年畫;《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是西夏國政治、法律制度的彙編,共16卷。而額濟納文物所館藏的100多件文物裏,只有黑漆粉盒、銅牌飾、印章、曲足罐、影青瓷碗等不足10件西夏文物。
據悉,《額濟納出土文物表略》中所列文物,主要是1908年科茲洛夫和1914年英國探險家、考古學家奧萊羅•斯坦因第三次中亞探險在額濟納所發掘的文物。目前,額濟納館藏文物主要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甘肅、內蒙古考古所發掘的。因此,那一時期在額濟納出土的一些西夏文物也收藏於這兩個考古所裏。(何玉玲 馬江 周志忠)
人民網 2002年11月06日
——————-
○ 國家圖書館首次展出大批800年前西夏珍貴文物
(http://www.epochtimes.com)
一批珍貴的西夏文物與文獻昨天首次在國家圖書館 展出,已知現存最早的木活字西夏文佛經、別具特色的陶模與銅錢、花紋精美的瓦當……800年前神秘西夏王國的歷史第一次較為清晰地呈現在了北京觀眾面前。
據西夏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介紹,此次展出的15件西夏文佛經,是入藏國家圖書館70多年來首次全面地向社會展示。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西夏文文獻,時間相當于宋元時期;在展出的33件珍貴文物中,24件是寧夏西夏博物館專程送來的近年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另9件為部分專家所提供。
西夏王國是我國中世紀西北地區的一大強國,因留下的文物和史料較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西夏王國仿佛徹底消失,給中國歷史留下了一段空白。直至20世紀初,大量西夏文獻的發現,西夏學的系統研究,西夏王國的神秘身影才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
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說,西夏與宋、遼、金同時並存,長期對峙,文化素養與遼、金不相上下,建國初期比遼、金兩國更為先進。但過去因資料不足而對西夏文化研究得不夠。現在地下文物不斷出現,為西夏研究開拓了廣闊前景。(http://www.dajiyuan.com)
———————-
註:
1908年和1909年,沙俄探險家Β•Π•柯茲洛夫,在中國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進行了考古發掘。這兩次發掘,儘管有中國蕃籬不固,受人淩辱的背景;儘管具有野蠻掠奪的性質,對城址造成極大破壞;但從它的結果上看,卻是一次轟動世界學壇的考古重大發現。1909年,柯茲洛夫在一個被譽為“圖書館”的墓塔內,發現了大量的西夏文獻,現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聖彼得堡分所。這些文獻經過俄羅斯學者近半個世紀的整理,已經編目的計有八千多個編號,大約有二千冊,為宋夏金元時時期的珍貴印本、寫本和繪畫。其中西夏文文獻占90%左右,漢文文獻不足10%,還有藏、回鶻、波斯文等文字文獻。大部分為佛經,也有世俗文獻,加上未整理的,約有數千卷之多,在十五萬頁以上,繪畫五百多幅[ ]。一次發現如此巨數的文獻,這在世界考古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它與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遺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黑城西夏文獻的內容極為豐富,除佛經外,西夏文的:有譯自漢文的儒典、有字典辭書、文學作品,有法律文獻、曆書、醫書,還有咒文、圖表等;漢文的,有道藏、儒典、史學著作、文學作品、曆書、醫書、占卜書、契約、賬冊、版畫、紙幣等;真是包羅萬象,無奇不有。這些文獻,涉及西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為解讀西夏文字提供了最為關鍵的資料,也為直接使用西夏文獻研究西夏,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西夏文獻寶庫。
因出版《西夏語文學》而獲列寧文學獎的著名的俄羅斯老一代西夏學者N•A•聶斯克說:“刊佈柯茲洛夫所獲西夏文獻,乃是具有頭等意義的科學事業。”近幾十年來,隨著這批文獻的逐漸刊佈,吸引了許多國家的學者進行研究。
西夏學成為世界上的一門顯學,大概就從這時開始的。經過中外學者幾十年的努力,不僅釋讀了六千個西夏字,基本上揭開了西夏文字之謎,而且出版了二、三十部以研究黑城文獻為主的著作。
8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急起直追,後來居上,也取得顯著的成績,出版的著作有:字書辭書類的《番漢合時掌中珠》、《文海研究》、《同音研究》,軍事法典類的《貞觀玉鏡將研究》,類書有《類林研究》、《聖立義海研究》,西夏法典有《天盛改舊定新尤為可喜的是,1993年以來,中俄有關方面合作,對俄藏黑水城文獻進行整理,並出版大型文獻《俄藏黑水城文獻》21卷。這些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公開出版,充分顯示了西夏學的研究成果,也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人人可資利用的寶貴資料。
黑城出土的西夏文獻,以及近幾十年在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發現的西夏文獻,反映了西夏刻書印刷事業的狀況[ ]。西夏政府設有“紙工院”、“刻字司”,統管西夏的造紙、刻書和印刷事業。西夏重儒興佛,不時刊印儒家典籍和佛教經典,用西夏文印,也用漢文印;用雕版印,還用了最先進的活字印刷。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1989年在甘肅武威發現了西夏文佛經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在迄今未發現宋元時期漢文活字印本的情況下,這一發現尤其顯得重要[ ]。1991年在寧夏賀蘭縣發現了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現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實物,糾正了長期以來認為木活字為元代王禎發明的說法,將木活字發明和使用的時間從元代提早到宋代。
這一成果,在1996年得到文化部組織專家鑒定的確認[ ]。稍後,在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獻和敦煌文獻的整理研究中,也發現了六種西夏活字印本及若干種未能確定經名的活字殘頁[ ]。這些活字印本,不僅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獻價值,而且還是當前研究中國早期活字印刷技術唯一可據的實物資料。與西夏同時的遼金,因地處中原,印刷業也比較發達,但迄今未發現契丹文、女真文刻本,更未見其活字印本,這是西夏與遼、金最大的不同。這裏需要強調的是:西夏無論是雕版,還是活字印刷,都是在宋朝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西夏刻書印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西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餘 論
上述幾個方面,無論是是陵園、遺址、窖藏、瓷窯、還是碑刻、錢幣、古塔、石窟、印本等,固然有其鮮明的民族特點,但又處處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特別是唐宋文化的影響。之所以如此,是有其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的。黨項族是在公元7世紀初,從青藏高原東北部經唐政府允許逐步遷徙到今陝北和河套一帶的。這裏自古以來,就是以漢族為主的農耕地區,人們過著封建社會的生活,並創造著封建文明。
在數個世紀中,黨項族與漢族相濡雜處,其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可能不起變化。而黨項貴族、特別是李氏貴族,他們雖為蕃鎮勢力,但又是唐、五代和宋朝的地方官員,朝賀禮儀,多用漢式,讀書寫字、公私文書盡用漢字,當然更多的接受了唐宋文化的影響。《宋史•夏國傳》載:西夏“設官之制,多與宋同,朝賀之儀,雜用唐宋,而樂之器與曲,則唐也。”是唐宋文化對西夏文化影響的高度概括。
當然,還必須看到其他民族對西夏的影響,如藏族文化對西夏的影響就比較深,在內蒙古黑城和賀蘭縣拜寺口雙塔、潘昶宏佛塔中,發現了藏傳佛教的唐卡、版畫、木雕佛像;在靈武窯的瓷器中,有喇嘛經常使用的如意輪、金剛杵;在西夏文佛經中有譯自藏文的藏傳佛教密典;在藏文文獻中還有藏族高僧到西夏傳教並被封為國師的記載等。如前述,在莫高窟和榆林窟的西夏洞窟中,不僅有藏傳佛教內容的壁畫,而且有回鶻洞窟,這不僅反映了藏傳佛教和吐蕃文化對西夏的影響,而且反映了回鶻文化對西夏的影響。
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吐蕃文化和回鶻文化對西夏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宗教方面,而唐宋文化對西夏的影響則廣泛而深入的滲透到西夏的政治經濟、民族宗教、社會生活、物質文化等各個領域。當然,黨項族不是漢族,也不是吐蕃和回鶻,不論中原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對西夏的影響有多麼強烈,都是被融入西夏文化中的,是西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黨項族在自己文化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營養,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也為豐富多彩的華夏文化增添了新篇章。
(本文的撰寫,得到牛達生先生的鼎力幫助,衷心感謝)
文字來源:寧夏銀川西夏旅行社
時間:2008.09.05查看次數:844
———-
註:
這本經書「高王觀世音經」的殘頁保存在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