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叛逆期」 (雜感36-04)

談人生「叛逆期」(之四)

1. 昨天某女患來看病取藥,閒聊了幾句:她妹妹的女兒,得了憂鬱症…

那甥女小時候即很聰明,功課上不必大人操心,一直品學兼優、名列前茅,是所有做為父母者心目中最優秀的兒女。

她乖巧,一切都能自理,不需要父母擔憂,一路順利的讀到研究所畢業。

奇怪的是在她進入社會後,竟得到憂鬱症,無法上班就業,甚至婚姻也延宕了。現在已三十多歲的年紀的她,是當年最令人欣羨的模範孩子,今天竟然變成父母心中的痛。

2. 我在感嘆之餘,勾起回憶,想起小時候…

住在巷子裡的一個模範大哥哥,他真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拚命讀書的那一類型,就是隨時走在路上碰到他,也總看他拿著一本英文課本或什麼筆記本的書,口中唸唸有詞的唸著,不太理人,頂多對著你笑一下;他是附近孩子們心中的偶像,一路讀的都是最好的學校,最後所讀的大學也是全國最高的學府,一切的一切總是令家長與小孩艷羨不已;比起他,我們都成了野孩子。

但隔了沒幾年走在路上再碰到時,看到他不再拿書了,卻口中一直呢喃的唸著什麼的,也不再跟你笑了,他只是兩眼茫然、對於周遭的一切視若無睹的走著,聽說他大學畢業了,但人卻也瘋了、痴了。

3. 這是最近的一個案例:

琴是多年老友,住在汐止,前兩個禮拜天,我們去拜訪她,敘舊聊天,並預計早點告辭,因為她晚上7:00要去標會,這次她打算把會標下,落袋為安。

但天下事多有出人意外者,會首先打來電話:
「琴,你不用來了,這次讓我先標,我要用這筆錢…」
會首本身參加兩個會,她是有權可以標會的。

「我的兒子自殺死了…」

這是多麼震撼人的消息,一下子打亂了琴的盤算;琴四處打電話探聽事情的細節,終於有了一個輪廓:

會首的兒子二十多不到三十的年紀,長得又高又帥,大學畢業後進入某家保險公司工作,公司對這批新進人員十分重視,在教育訓練的這段期間予以不錯的底薪,訓練完畢後便將他們投入戰場–從事實際招攬的業務。

但才兩個月的時間,他便自殺了;自殺的理由是:經理給他很大的「業績壓力」,他無法承受,於是出此下策告別人生舞台;這是家人在他的個人電腦中發現的文字告白,所獲得的結論。

多傻的一個孩子、多讓父母傷心的做法、他竟如此揮灑自己的生命,一個如旭日東升、黃金年華的生命就這樣在人間蒸發。

———-

多弔詭的三個例子,讓我對人生「叛逆期」又增加了許多的不解。

曾經幾次家長帶著兒童來看病,無論是發燒的、感冒的、腹瀉的,孩子總是病懨懨的任憑大人擺佈。

「小孩子最騙不了人了,有了病痛,就馬上表現出來…」

「如果平常就是這麼乖,可有多好!」

大人們常有這樣的閒聊,而我常不以為然的插話了:

「如果平常就這麼乖、這麼靜,你們當父母的就要傷腦筋了。」

大人們一陣靜默,然後點頭認同。

孩子們本就該活活潑潑的、好動的玩耍遊戲、好奇的問東問西、有時甚至調皮搗蛋到讓大人氣得牙癢癢的:你們真要把房子的屋頂都掀了。
反過來說,孩子們如果文靜的像一隻小病雞,那不是發燒就是病,大人恐怕也高興不起來。

那麼在人生「叛逆期」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形存在?

古語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可能古人也曾經觀察過、思考過;是不是一個青春少年在「叛逆期」可以不妨狂野一點、叛逆一點、囂張一點、這代表他在對人生做某種探索,在消耗他過人的體力,在發展他的個性;大人也都是過來人,應該予以理解,只是尺度可以放寬到什麼程度是個問題;有時被他們無禮的頂嘴,實在不必馬上變臉暴怒、飽以老拳;但也不許可他們拿開山刀飆車干擾社會秩序;也不希望發生車禍,造成生命身體的傷害。

總之,沒有標準答案,大人必須耐心的、智慧的去拿捏,回應這項挑戰。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