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叛逆期」 (雜感36-01)

談人生「叛逆期」(之一)

阿弟從學校寄回一封信,這是他這一生所寫的第一封家書,信中充滿著溫馨關懷,Judy讀之大為感動;阿弟已經度過他的「叛逆期」了嗎?

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一次,我在書桌讀寫我的功課,偶然回頭,恰好看到電視正上演著一齣港劇吧!

劇情已經忘記了,當時劇中人是一位老者,他感慨著說:

「無怨不成父子,無恨不結夫妻。」

瞬間,這句話像一枝箭射穿胸膛,令我極感震撼,馬上腦海中又湧現兩句聯語:

「夫妻是緣,有惡緣,有良緣,無緣不配。
 兒女是債,有收債,有還債,無債不成。」

雲南昆明郊外一座古剎正殿之楹聯

回憶筆者少年時期與父親的衝突絕不可謂小,當年望子成龍的父親一心想揉捏形塑一個能光耀門楣、足以傲人的傑出長子,偏偏少年不願意繼續像小學時代的聽話讀書,蠢蠢然動的潛在慾望,讓他想發展自我、不受拘束,矛盾於焉產生,少年痛苦,大人也不好過,這個衝突殺很大,殺傷力持續多年,造成父子的心結,這個結甚至到父親過世都沒有解開。

所謂:病由心生,少年的健康亮起紅燈,尤其在一次盲腸手術之後,健康便一直走下坡路,那個年紀一點醫學概念都沒有,又一副叛逆使倔的脾氣,熬夜、故意有一餐沒一餐的吃、下雨天不穿雨衣、不做功課、專看課外讀物…然後憂鬱、失眠、神經衰弱都來了,若說真生什麼病,其實也說不上來,在外人看來是好手好腳、四肢健全,卻是懶散冷漠、傲慢自卑,只有自己知道痛苦莫名、卻無法言語表白,封閉自己、仇視著全世界,如果任其發展,恐怕最後要走上自殺之途了。

也幸好沒有自殺,但這種性情跟著少年一生,影響著少年此後的待人處世;如何平衡這種性情、如何糾正這種身心狀態與找回健康,變成他一生的功課,奇怪的是叛逆造成失去健康的結果,竟然成為學醫行醫的轉捩點;回首看一生,仍不知道: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常對這樣的一路走來感覺莫名其妙與不解,有時還覺得被上帝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現在卻對這個過程抱著感激之情。

幾十年後,輪到阿弟也到了他的「叛逆期」,當年的脫線少年不再年少,忝為人父,他處理下一代「叛逆期」的手法並不比當年的父親高明,阿弟反抗任何家庭、學校給他的束縛,留長頭髮、穿破洞的牛仔褲、頂嘴、逃學、曠課、甚至離家出走,其內涵一如他少年時代的翻版,外在的穿著與行為則甚至變本加厲、更勝一籌。

看到阿弟的種種,就像看到筆者當年的縮影,內心泛起一種瞭解與同情,問題必需處理,但如何處理? 這是一道難題,相信許多父母都曾有過、或將會有同樣的難題。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