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免疫球蛋白 (初乳知識10-01)

○ 談「免疫球蛋白」一

「免疫球蛋白」是一群被特化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或微粒子,存在於血清或其他組織液中,這些微小粒子的功能就是綁住入侵的有機物(如病毒),並啟動其他的免疫機制來預防疾病、抵抗細菌與病毒的攻擊。

人類的嬰兒在出生前,便經由胎盤獲得母親很多的免疫成分,這種免疫功能大致可以維持到出生後半年的時間,有此緩衝,人類嬰兒可以在出生後六個月內,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但其它的哺乳類動物便沒有這種優勢,它們都是在生出後,才從吮飲母獸的「初乳」中獲得免疫成分,這一點頗值得玩味,人類與其它牛、馬、羊、豬、狗同為哺乳類,也同樣經過千萬年的進化,為何會有這種差別?

筆者試著推想其中原因,可能與生產的數量有關:

1) 人類每次只產1胎,產雙胞胎或多胞胎的佔極少數,其它哺乳類動物則較為多產,例如狗每胎產5至7隻;豬每胎則產10多隻;大母家鼠第一胎產5—6隻,以後每胎加一隻,直到一胎達到15—16隻,以後每胎減少一隻,直到一胎產5—6隻時,就停止繁殖,而老鼠一年可懷8次胎。

2) 多產者並不保證每一隻能順利安全的產出,而母獸身上的免疫成分很有限,為了確保資源不被浪費,只有在確定順利產出,至少有能力吸吮母獸的乳房時,才將免疫成分包含在「初乳」當中賜予幼獸,以利其求生。

3) 生物有兩大任務,一是「個體生存」,一是「種族繁衍」;從不同生物的生產數量,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昆蟲如蝶蛾,魚類如鰻魚、鮭魚等,每次生產的數量都極其龐大,往往以百、千、萬計算;而其父母在生產完畢後,大多是拍拍屁股走路,不再多予照顧,因為「食指浩繁」,無從照顧起;而這些物種的繁殖策略,也是「以量取勝」,能夠活到長大成蟲或成魚者,百不得一,但總有生存者,已足以保證該物種得以延續;反觀,較大型的動物如鯨魚、象、牛、馬及人類的生產數量都極少,如無意外,大概都是一胎一個;則這一類生物的策略是「以質取勝」,父母都特別珍愛與重視其子女。佛家云:「眾生平等」,是以慈悲心為出發點;但究之實際,生物其實是有貴賤之別的,重者如泰山,輕者如羽毛。

4) 人類在進化中,抬頭走出森林,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大腦,造成生產時的困難與痛苦,不只產母受到折磨,其周遭的家人,甚至族人也都要出手幫助,因此人類對下一代的珍惜、愛心與期望都遠遠超過其它生物。「任智而不任力,此其所以為貴也。」 ( 班固 漢書刑法志 );雖然其它大型動物也多有一胎只產一隻者,但只有人類在母體內便將寶貴的免疫成分直接賜予其子女。

曾經讀過一則寓言故事,頗值參照:

一隻母獅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小獅在森林中閒逛。
遇到一隻母狐帶著五隻剛出生的小狐在嬉戲。
看到一隻母羊帶著四隻剛出生的小羊在玩耍。
又看到一隻母田鼠帶著八隻剛出生的小田鼠在覓食。
小獅問母獅:「為什麼它們的兄弟姐妹那麼多?我就那麼孤單。」
母獅驕傲的回答:「因為我們是獅子。」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