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營養與進化 (初乳知識08-5)

一隻剛從蛋中孵化出來沒幾天的小雞在野外覓食,忽然被空中掠過的一片黑影所驚嚇,奔跑回母雞身旁要求翼護,不管那影子是一隻偶然飛掠過的老鷹,還是飄飛過頭上的大風箏;剛出生幾天,從沒有見過老鷹的小雞為什麼知道要逃避?

因為對於老鷹的恐懼深深潛藏在它們的基因當中,一代一代的傳遞這個訊息給下一代,以保種族的綿衍生存;人類的潛意識中也有類似的記憶,如對蛇、蜘蛛、蜈蚣、尖銳的刀針等皆有一種說不出的害怕與厭惡,有時光看到這些東西便已汗毛直豎,起雞皮疙瘩。

那為什麼燒烤煙燻會致癌的食物,卻相反的誘引著我們的嗅覺?

草食動物有強大的消化器官及豐富的酵素可以消化植物並且轉化成蛋白質,但雜食的人類則不行,生物對蛋白質的需求是無可取代的,即使在森林中的猩猿亦非完全的吃素,除了植物性蛋白質,它們有時還會吃到昆蟲、鳥蛋、小蛇小鳥或其它大型掠食動物吃賸下的殘餘肉骨等,但大致來說,蛋白質是永遠不足的。

猩猿或早期的「裸猿」對火的認識很粗淺,火可以代表溫暖、亢熱、燃燒、興奮快樂、火災、毀滅、恐懼悲哀等,可以說是一種五味雜陳、複雜難以說清的感覺;那時人類的先祖還不知用火,無法很恰當的控制火;或許是天乾物燥、雷電或殞石等大自然的力量,偶然造成一場森林大火,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總有一些動物逃不出大火,於是等到火熄之後,留下一些燒焦的肉類食物,它們也代表著生物亟需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那燒焦的煙燻味道,對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卻可得到一次大快朵頤、補充體力的好機會;於是我們的大腦深處留下了香噴可口的美好記憶。

那時的猩猿平均年齡估計為10- 20歲,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是極為短壽的,甚至短到還來不及生癌症,我們猜測當時最多的死亡原因是:

1. 飢餓、營養不良、食物中毒等。

2. 死於狩獵、戰鬥、死於狼虎等凶暴動物的襲擊。

3. 死於疾病,如:瘧疾。

而「癌症」是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他們多數是活不到這個年齡便以其它原因死亡了,所以人類的大腦不把這類食物與「癌症」掛鉤在一起做詮釋,因此人的潛在記憶中無此檔案。

人類身體的演化一般是以應付當時眼前的危機與需要為主,沒有深思熟慮,所以並不完美、也不全面,缺乏效率而且緩慢;譬如花了很長的時間改進其發聲器官,於是咽喉構造改變了,終而演化出說話的能力,但卻也增加了噎死或嗆到的風險;此節前已曾述及,不再贅言。

經過長時間進化出來的身體,其實仍有其它一些缺陷存在,值得多加探究。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