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建議之二 (初乳知識04-2d)

七、40歲的老鷹

上網,打入「40歲的老鷹」蒐尋,可以找到許多的文章及影片頗值一看(註1)。它敘述:老鷹40歲的時候也碰到了「生命的瓶頸」,牠必須自我更新度過難關,才能擁有生命的第二春;雖然只是一個寓言,卻值得做為借鏡。

人是否可以像破繭而出的蝴蝶、翩翩起舞,或像40歲的老鷹重新再造、脫胎換骨?

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問題,當然答案只有一個,但人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蝴蝶和老鷹,人的心理個性、健康狀態、知識背景、經濟能力、社會環境、困難與壓力皆大不相同,所以每個人的問題並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而且必須從身、心、靈多方面著手求解,缺其一都不能算是完整。

重新再歸納一下問題:

01. 兒童「黃金期」或「幼態持續期間」可能缺乏營養,大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

02. 此期間因為功課壓力或父母受到社會觀念的制約,沒有得到充分的玩耍遊戲、培養多方面興趣的機會,大腦失去擴大建立突觸網路的黃金時間,以致後來只知工作而不知如何玩樂休閒,不知如何紓解情緒與壓力。

03. 當時因為父母的忽視,或因與兄弟姐妹競爭較勁,心中常有失寵被忽略的感覺,後來即使結婚、就業、生子、事業有成,卻始終擺脫不去內心深處的陰影。

04. 雖然順利走過求學及職場上的壓力熬鍊、難免經過一些生活上的逆境挫折,由於個性的保守壓抑,心中的辛苦如啞巴吃黃連,無法訴說;負面的心靈垃圾越積越多;一些慢性病的前兆或「癌前症狀」似隱似顯的出現了。

05. 年齡增加、體力衰退、老化之徵一一浮現,面臨交棒而心有不甘,退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感,夜半人靜時偶然會思索到人生的大問題卻覺徬徨,可以說是身心疲憊極了。

這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龐大一系列的問題,也不只是身體或疾病的問題,它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甚至遍及心靈、哲學、宗教各層面,也是古今賢哲、宗教的問題,僅憑一個人的知識閱歷大概無法求解,或即使得到答案也缺乏信心;根據愛因斯坦的提示(註2),我們必須提升思考的水平,站在較高的位置來解答這項疑惑。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也是關鍵」,你使用什麼樣的知識,便可能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

註1:
投影片 http://www.shrens.tpc.edu.tw/b/newver.ppt
http://210.60.194.100/life2000/epaper/epaper_content/epaper_mail_no109.htm

註2:

愛因斯坦的名言:

a. 不是我聰明,只是我和問題周旋得比較久。

b. 你不能使用創造某個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

c. 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同一個思維層級來解決問題。
“ The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d.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