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大約是早上10:00左右,喝了一杯初乳後繼續看診,至中午休息時,忽然連續打噴嚏、流鼻水,一時涕泗縱橫,持續有10分鐘之久,其他無任何不適之感,等清理完畢,大覺全身清爽愉快,我判斷是所謂的「好轉反應」,而不是感冒。
那什麼是好轉反應呢?
「好轉反應」並不是副作用,而是服對了藥或吃到正是身體所需的營養食品時,生理上會生出一些正常反應,有時這反應也是滿激烈的,讓人驚訝,也讓人難受,如無心理準備或不具有這方面的知識時,會感到迷惑,到底是副作用或是所謂的「好轉反應」? 其實「好轉反應」是身體復原的一個過程,過後人會覺得舒暢,或病情減輕,或有較健康的感覺。
兩三個月前曾經訪談過一個老太太,我認為是最嚴重的「好轉反應」,她一開始吃初乳也不過半匙的量而已,兩三天後竟然吐出濃痰,痰中帶血,且夾雜肉塊組織,讓她震驚惶恐,在鼓勵之下她才繼續吃;數日前與她不期而遇,發現她的氣色已經好很多了;所以「好轉反應」常被說成「排毒反應」有其道理。
那為什麼會產生「好轉反應」呢? 這是頗耐人尋味的一個問題;現代醫學並沒有「好轉反應」的說法,也沒有比較合理的解說,但事實上確有這種現象存在。我們試著蒐集資料,可有多種說法。
一、「好轉反應」是因為身體得到新的營養或能源,使組織或細胞重新振奮,產生自我清理的過程。
二、身體得到新的優質營養材料,重新建構組織器官,或產生新細胞替代舊細胞,在這過程中自然需要排出體內廢物。
三、身體在抗病過程中,有時體力或能源不足以完全袪除病邪,因此機體產生代償作用而暫時得到平衡,但身體仍不能算是完全健康,而現在身體忽然得到新的能源或較好的營養,此代償作用已不需要,在此新陳代謝交替之時,舊症狀忽又暫時出現,也稱之為「好轉反應」。
或許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好轉反應」,其機轉可能多種多樣,不能僅用一種說法詮釋所有的「好轉反應」。
出人意料,而像「初乳」這樣見似平凡的一種奶製品,從新生嬰兒到九十老翁都可以吃的營養食品,竟然也會有「好轉反應」出現,也間接說明「初乳」絕非平常的食品;萬一飲用「初乳」產生「好轉反應」時,似乎應以欣喜的心情看待才對吧!
而「好轉反應」有時也並非一次出足便算完事,在病情逐漸改善的過程中,會陸續出現不同輕重的「好轉反應」,我們需要有所認識,不宜又拿抗生素或止痛藥來壓制反應。
像筆者在試吃「初乳」的過程中,有時一日半匙,有時一日二、三次不等,共五、六匙;曾經皮膚起疹粒作癢,曾經身體某些部位再度痠痛,曾經多年前的香港腳再度發作,曾經有時精神奕奕,有時又覺極端倦怠愛睏,欲振乏力,於是自我解放,連睡數小時補眠;因為心中對「好轉反應」早有認識,甚至有些期待,故能以隨緣自然的心境去接受,不憂不懼的情緒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