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叛逆期」(之九)
曾經聽到某些產婦說:「當護士抱著剛出生的baby給我看時,我失望的想哭出來,他醜得像一隻小猴子、小猩猩,等到第3- 4天時,他才可愛的像人類的baby。」
聽了一次不足為奇,多聽到幾次後就讓我思考:為什麼?
再重新審視人類胎兒的「重演律」:
人類懷孕的母親在第3周時,她的胎兒像一隻小蝌蚪。
第7周時,好像具有兩棲動物的形狀。
第3個月大時,像爬蟲類的腦,如鱷魚、龜、蛇等。
第7個月時,像猩猩,漸漸具有哺乳類的腦。
第10個月時,才像是人類的嬰兒。
在子宮內的胎兒不需要取悅任何人,它必須限縮自己生長於一個有限的空間,因此剛出生的嬰兒,頭臉的皮膚皺縮的像個小老頭,有時候看起來像猴子或猩猩也不足為怪,但過個幾天之後就變得人見人愛,大家都想在他那吹彈可破的臉頰上親上一口,這樣才有利於他的生存,畢竟這時候的他柔弱得無法自保,他需要被愛、需要被保護、需要安全;為了要與這個新世界互動,他開始有許多表情動作,於是他的一顰一笑牽動著一家人的心。
想到胎兒的發育過程,我們應可瞭解到:一個人同時具有爬蟲類、哺乳類、人類的種種性情與特質是其來有自。
學界亦有「三腦說」,即在經過了多少億年的進化後,人類的大腦其實擁有爬蟲類、哺乳類、人類大腦的特性。Paul D. MacLean博士是研究大腦的權威,他說:人腦有如三個互相聯結的生物電腦在一起運作,每一個生物電腦中有各自獨特的思考運作方式;對剌激有各自的反應模式;對時空環境有各自的認知概念;與生俱來各自的亘古記憶與信念;因此三個生物電腦在一起工作時,常常發生不相容的情形,這也代表著人性常起衝突與矛盾,類似電器的短路與當機。
人類的電腦在升級後,速度會更快、記憶空間會更大、功能會更強、使用起來會更方便;但人腦在進化升級後,卻仍保留著舊的配備在大腦裡,舊的習性、舊的運作方式、舊的思考模式仍三不五時的、或於午夜夢回、或於潛意識裡來干擾著人類新的思考。
從人類進化來看,爬蟲類的腦,就是我們的「腦幹」,它是我們的生命中樞:掌管呼吸、心跳、體溫調節等維持生命的基礎功能,一切皆以生命的生存為出發點,因此是絕對的自我、絕對的利己主義,在在都以個體的生存滿足為優先,沒有照顧下一代的使命感,像多數的魚、青蛙、蛇等,排完卵後便拍拍屁股走人,甚至有時飢餓的昏了頭,會回過頭吃食自己的下一代。
人類有很多情緒反應都非常接近爬蟲類,尤其是在利害衝突之際、在飢渴求生邊緣,都很容易表現出冷血動物的本性,這也是人類的劣根性,但它卻有利於求生、掠食、侵略、或捍衛生存領域,這就是爬蟲類的腦仍在我們的大腦深處,似有似無的影響著我們。
環繞此一「爬蟲類腦」的是稱為「古哺乳類腦」(old mammalian brain),它主要包含腦中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我們人類和較低等的哺乳動物——鳥類、馬、牛、老鼠、兔子等都共有這種「腦」;它包圍於「腦幹」的外側,是原始哺乳類動物的腦,又叫「大腦舊皮質」,為本能與情緒中樞,掌管食欲、性欲以及憤怒、恐懼等情感;鳥類會耐心的孵卵、會辛苦覓食餵食小鳥;哺乳類動物會哺乳、撫育下一代;古人有這樣的觀察:「犢牛情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也會教育下一代,會互相模仿、取悅、撫慰,有了基本的情感表現。
最後覆蓋其上的就是演化到靈長類才發達的新哺乳類動物的腦,稱為「大腦新皮質」,是智慧中樞,掌管抽象思考、計算、判斷、說話等高度思維活動;這也是人類最異於其它生物之處,人類常自稱為「萬物之靈」,所最倚靠的便是「大腦新皮質」。
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因為集三種生物電腦於一身,經常因為不能完全相容、協調,以致於不禁陷入是非對錯、理智與情感、利益與義理、江山與美人、東食或西宿的衝突與矛盾當中;人類的種種焦慮、痛苦、徬徨、瘋痴…都由此而出。
某些佛學書籍便指出:
「身心的不和諧是疾病的根源。」
心靈神醫原文作者:Tulku Thondup(東杜法王仁波切),頁168
「…智慧大開,身心自在。超越執著,無所掛礙。身心安頓,不畏塵勞…」
開悟的禪師之共通特質、平安如意,作者:林清玄
如何調伏身心、自我安頓,讓人類的三種生物電腦能夠協調統一,竟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越是知識人、文明人、文化人越會感受到這門功課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