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甲子歲月有感 (60之後-03)

敝親戚,員林人,任職某食品公司駐上海負責採購,本有胃潰瘍宿疾,那一年(1996)在大陸又胃出血,當地的醫院檢查發現胃部長腫瘤,該醫院建議在該院施行手術,他對大陸的醫療衛生不具信心,堅持回台治療。

※ 請參閱:從心理層面看初乳 (雜感34-7-4)

中部的X傳醫院(1996/7/14)檢查之後證實為「胃癌」,敝親戚聽了當場傻眼心慌,他本就是神經質易緊張的個性,此後一家子的生活就亂了調,經過詳細的評估,最後決定在台北的X泰醫院手術切除。

出乎意料,手術中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只好又予縫合;一開始家人不敢告訴他,但最後還是讓他知道了,一下子便心理崩潰、痛苦莫名;而胃仍然在出血,於是每天輸血,看他坐在輪椅上,身上安插著11條管子,包括輸血的、打點滴的、氧氣、胃管…等等;當時我心中不禁泛起:人間之苦莫此為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人生何為而來? 總不自覺的會思考一些哲學與人生的問題。

他終於在那年的10/7撒手過世,算算時日竟然未滿三個月;我常常在想,如果他始終不知道是癌症,或許可以再活個兩三年沒有問題。

現在消費者抬頭,常常在媒體看到說:消費者有「知」的權力;而「知」真的好嗎? 敝親戚可不是因為「知」而加速其死嗎?

從影片、小說、報章雜誌、電視、口耳相傳,一個人一生中被灌輸了多少次的:「癌症是死症」、「癌症是絕症」的概念,一再重覆的洗腦,在心中變成一個刻板不可改的信念;於是一聽到自己得到癌症,便如同被宣判死刑一樣的萬念俱灰、意志崩潰。

有多少人能坦然接受自己得癌的事實? 我也一再的自問與思索,然後得到一個結論:抗癌治癌其實與一個人的個性、修養很有關係,而這種素養應該在平日就要積累鍜練,等到被宣佈得癌,再談個性的培養、素質的鍜練已經太慢,也不務實際了。

目前癌症的治法:手術、化療、放療幾乎已成公式,而其療效如何? 治癒率如何? 好像還不能讓人滿意;但從癌症好過來的人也不在少數,除了早期發現外,恐怕患者個人的素質、個性也扮演著關鍵因素。

於是我們發現癌症的治療,竟然不只是醫學的問題,也是品性修養的問題。這就令人不禁狐疑了,在如此紛擾忙碌的世界,處身功利化、物質化、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誰還有興趣去談修養、談鍜練? 那不是武俠小說中上山練功的情節嗎?那不是怪人嗎? 也沒聽說感冒、頭痛、胃痛需要去修養鍜練的,偏「癌症」就那麼特別?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