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叛逆期」 (雜感36-07)

談人生「叛逆期」(之七)

以下是我所知道的所謂「叛逆期」:

1. 這個年紀說大不大,但自主意識已逐漸萌芽,漸漸不太願意服從長輩的管教或社會的約束。

2. 很希望得到同輩朋友的認同。如果接觸到壞朋友,可能很容易學壞,如:吸毒、打架、參加幫派。

3. 自主性提高有時很想獨立,卻能力不足,一直想翹家出走、獨自居住或與狐群狗黨一起鬼混。

4. 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又常覺不被家人父母所瞭解,有一種孤獨寂寞感;有時則心浮氣躁,覺得全世界都與我做對。

5. 很想表現成熟的樣子,開始試探嘗試多種東西,如:抽煙、喝酒。甚至標新立異,如:剌青、戴耳環、腳環、穿舌環、奇裝異服、怪異髮型…。

6. 廣告詞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最足以代表他們的心聲;有時會為反對而反對,為叛逆而叛逆。

7. 「叛逆期」也並非全無可取,或許可以說「叛逆期」對每個青少年都很重要,或甚至對一個人的真正成長有其必要,讓一個兒童進入青少年期、青少年進入成年期,可以擁有一雙新的眼睛、新的視野、新的感觸,讓他重新檢視和觀察這個世界,試著在人生旅途自行上路,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做為真正成年的先修班。

8. 如果「叛逆期」的多種心理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嘗試與發展,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後果,嚴重時有如前述之憂鬱症、變瘋變痴、自殺等;而多數人則屬於程度輕微,總會在生命的某階段生起「若有憾焉」之感。

9. 「叛逆期」發生在每個人生的時間點和激烈程度都不相同。這時期剛好性荷爾蒙大量分泌,似懂非懂的少男少女情懷發萌,或初嘗禁果、或起相思愛慕之意,都影響著他她後來的感情生活。

10. 下一代的「叛逆期」也可能給父母一個反思的機會,那種似曾有過、幾乎就要遺忘的感覺又回到腦海,有時會以自己身受的教育要求下一代,有時則不認同那種方式而反向操作,如筆者。

上面雖然列出10個項目,但很可能我們的瞭解仍然遠遠不夠。

許多婦女朋友遇到「更年期障礙」會到醫療院所尋求協助,但卻從來沒有人會帶著「叛逆期障礙」的孩子求醫,一方面大家不認為這是一種疾病,不屬於醫學範圍,另方面是醫者也不知如何動手治療吧? 予以藥物? 給予心理諮商? 大概青少年也會拒絕。

照道理,這是一種生長過程的「正常現象」,雖然有時會變成「異常的離譜」,家長多是嘆一口氣,說:「這就是「叛逆期」現象。」可以說目前人類對它暫時沒輒。那麼「更年期」也應是「正常現象」,到了出現障礙也需要求助,「叛逆期障礙」是否也應如此看法? 既然醫學對它束手無策,或許社工輔導員的心理諮商更有著力點。

但若以「進化」或「重演律」的眼光來看人生「叛逆期」,它代表著什麼意涵?

瀏覽文章: | Home |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